家风常在,代代花开-中兴煤业宣传部蒋颖
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,父母是普通的煤矿工人,他们勤劳善良,老实本分,实实在在作为“煤二代”为我们的企业奉献了青春与力量。回忆我的成长生涯,父母并没有为我们姐妹明确的订立过家风家训,但是他们却把最本质的东西留给了我,用最朴实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。
小的时候,我常听母亲念叨:“吃不穷、穿不穷,算计不到一世穷。”那个时候,我觉得父母有点“小抠门”,每天的生活都要算算算、计计计,有点太辛苦了。现在想来,真是幼稚。这小小的“算计”,其实就是父母传给我们的“勤与俭”啊。
“勤”与“俭”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,但却是我们居家过日子、处事待人的总则。可以说无论何时、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得勤俭过日子。我生在煤矿长在煤矿,脑海里依稀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的煤炭低潮期时,企业每家每户仅仅借资200元作为一个月的生活费,那个时期我没有新衣服,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做的,或者是亲戚的旧衣服改成的,冬天的棉鞋是奶奶亲手做的,没有零用钱,没有小零食……。父亲为了生活、养家,默默的埋头苦干,滋滋的流血流汗,苦苦的盼望等待,全家人都在等待生活条件的好转。而母亲每月都会算计这200元钱的开销,学费、吃穿用度、奶奶的医药费、还有人情往来费用这些统统都在母亲的算计之内。就是凭着母亲这小小的“算计”,我们一家人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,实现了健康成长且无外债的日子。“节俭兴家,浪费可耻”。这个小小的道理却深深地印在我心里,影响着我的言行,吃饭的时候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,不浪费粮食,穿不了的衣服要捐给矿上更需要的人,每次用完水要把水阀关紧,打开灯及时的关掉,这些都得益于母亲时常的“算计”和“唠叨”,这些像潺潺细水一样流淌在我的生活中,慢慢的持续了下来,形成了我们的家风。
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历来当做修生之要,持家之宝。孝敬,同样也是我们需要传承的好家风。
我们一家一直生活在姥姥姥爷身边,从我出生起就一直受姥姥的照料。在我十几岁时,姥姥生病做了一次手术,父亲母亲在姥姥出院后,就把二老接到我们家照顾。记忆中最深的一件事,就是父亲为姥姥洗脚,作为一个女婿做了亲生儿女都没有做的事情,让我很受教育。父亲常说:“孝顺是什么?只有顺了老人的意,才能称之为孝。”姥姥姥爷常说父亲比儿子都要亲,比儿子都要做的好,每当这时,我的父亲只是傻笑着。
父母一生,并没有给我讲过什么条条框框的大道理,不过他们用自强不息、勤俭持家、孝敬老人、以身作则的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,这就是家风家训。身教重于言传,这就是父母给我的最美家风!
虽然我的工作并不是多么的光鲜亮丽,但我热爱我的本职工作,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,耐心细心的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。家风家训,不是写在纸上,而是要刻在心里,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,言传身教,实实在在的体现。
“勤为本,孝当先”,这就是我工作生活的风向标,也是我的家庭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