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与煤矿共成长
煤矿,系“黑色的金子”“工业的粮食”之产地,它是矿工劳动成果的结晶和为之奋斗的色彩。多年前,机缘巧合下,我应聘到峰峰集团羊东矿,与它结下不解之缘,和它朝夕相处十五载。
煤矿,促我更好学。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里,煤矿是危险、扬尘的代名词,粗犷、黝黑是矿工的初印象。当我进入羊东矿,置身花园式的园林矿区,彻底颠覆了对煤矿的认识。换上工作服,跟着老工人进入工作面,瞬间感觉到迷茫和懵懂。他们不仅是手握洋镐、铲子的强劲力量,亦是理论扎实、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。新时代的产业工人,需要胆识和魄力,更需要学识和智慧。煤矿的采煤、掘进、通防、机电、运输等专业,每一种理论都是实践的敲门砖,而每一次实践都是理论的试金石。至此,我放下浮躁,从零开始系统学习煤矿理论,不断拓宽知识面。
煤矿,让我会坚守。人们常说:“ 耐得住寂寞,才能守得住浮华”。这句话形容我们矿工,恰到好处。矿区大多坐落于大山深处,谈不上与世隔绝,却也偏僻幽静,远离都市的喧嚣繁华.和车水马龙。四面环山,似有压抑之感。来到井下,没有蓝天白云为幕,只有液压支架撑起工作的天;没有茵茵绿草为毯,只有乌黑发亮的煤块铺起的地;没有百鸟欢呼为哨,只有采煤机的截割声的掘进机的轰隆声。日复一日,将思念之情深深埋藏于煤层底处;年复一年,用祈盼之心坚守在与家千里之遥的煤矿。天南地北的矿工兄弟相聚这里,共同守护矿山的安宁。
煤矿,令我愈坚强。常言道: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处”。我进矿之前,自信满满,凭借在家常干重活的农民出身,二十几的年龄优势,井下干活自然是得心应手,轻松自如。记得刚下井的三五个班,胶靴磨得脚起皮,胳膊疼得不停甩,浑身酸得想坐下。再看看那些比我年长一二十岁的老师傅,他们干劲十足,忙碌不已。心中五味杂陈,阵阵酸楚涌上心头,我一遍遍地反问自我:“来到煤矿究竟是对还是错”?他们能干得动我却干得很吃力,到底缺少什么?眼泪不由自主地悄然滑落,滴进深沉的煤堆里销声匿迹。我师傅看在眼里,鼓励我坚持个把月,熬过那一阵就回撑得住....殷切地期望和自我勉励转化成工作的动力,令我越干越顺,愈加坚强!
煤矿,使我变勇敢。时常有人好奇地问我:“井下黑吗?能不能看得见?”我笑着说:“大巷亮如白昼,工作面光线昏暗,有矿灯照着不显得黑。”更多人关心地问我:“井下比较危险吧!”我脱口而出:“ 危险,那是有的,只不过没有人们传得那么危言耸听和毛骨悚然”。随着采空区面积逐渐增多,矿山压力骤然加剧,复杂的地质条件下,水、火、瓦斯、冲击地压等各种自然灾害蠢蠢欲动。我们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,技术勘察,防患于未然,将不好的预兆扼杀在萌芽状态。我们与天斗,春去秋来,寒至暑往,风雨兼程,阻挡不了工作的脚步;我们与地斗,钻在大地之腹中开天辟地,建造了一座座豪华的地下宫殿;我们与自然斗,挑战各种恶劣环境,将它改头换面铸就新平台。把困难挂在嘴上,越干越害怕;把困难踩在脚下,越干越勇敢。
煤矿,教我懂大爱。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对于我们矿工而言,思念才是最扣人心弦的表白。常年工作在外,居家之日屈指可数,每次的回家充满期待已久的喜悦,每回的离家饱含恋恋不舍的无奈。有家的地方想陪着家人,却难以放弃不易的工作;有工作的地方忙活着,可无法享天伦之乐,承膝下之欢。舍小家,为大家,以矿为家;藏小爱,献大爱,无疆无痕。我们是清洁能源的奉献者,是光明与温暖的采颉者,是崇高伟大的劳动者。矿灯闪烁,照亮前方之路,我们走得铿锵有力。坚持党的领导,坚定产业报国,坚守为民情怀。我与煤矿共成长,与生活同气息,与时代齐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