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安琪:读《瓦尔登湖》有感
在生活的滔滔洪流里,日常被琐事反复揉搓,心灵被喧嚣层层包裹,我翻开了亨利・戴维・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,一头扎进那片澄澈静谧的文字之湖,试图打捞失落的宁静与本真。
梭罗于1845年春天,带着一柄斧头,孤身走进了瓦尔登湖畔的森林,亲手搭建起一间小木屋,开启了长达两年有余的独居生活。这段经历,被他细腻且深刻地记录在《瓦尔登湖》之中。书中,他描绘的不只是湖畔四季流转的自然风光 ,春日湖畔冰层消融,湖水波光粼粼;夏日森林葱郁,鸟儿欢歌;秋日树叶金黄,层林尽染;冬日湖面冰封,万籁俱寂 ,更是在与自然深度交融中,对生活、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叩问与反思。
阅读过程中,我仿若被一双温柔而有力的手牵引,踏入了瓦尔登湖的世界。清晨,我随梭罗一同聆听林间鸟儿的啁啾,那清脆的啼鸣仿若自然奏响的晨曲,驱散心头的阴霾;午后,看他在湖畔悠然垂钓,湖面倒映着他的身影与岸边的绿树青山,时间在此刻仿佛停滞,只剩下静谧与安宁;夜晚,伴着他在木屋中秉烛夜读,跳跃的烛火照亮书页,也照亮了内心深处被尘世掩埋的角落。
梭罗在书中写道:“我步入丛林,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,我希望活得深刻,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。然后从中学习,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,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。” 这般话语,如重锤敲响心鼓。我们身处快节奏时代,每日被海量信息裹挟,忙碌于功名利禄的追逐,身心俱疲却难寻生活真意。而梭罗以回归自然的果敢行动,为我们揭示:生活本可以删繁就简,摆脱物质的过度束缚,把更多心力倾注于精神世界的丰饶。在湖畔,他以大地为床、苍穹为被,与松鼠为邻、与野兔为伴,用最质朴的方式,感受生命最本真的律动。
合上书页,瓦尔登湖的粼粼波光仍在我心间荡漾。它宛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迷失与困惑;又似一座灯塔,在喧嚣尘世的迷雾中,为我们指引回归心灵家园的方向。我深知,虽无法即刻效仿梭罗隐居湖畔,但可在心底辟出一方“瓦尔登湖”,于喧嚣日常里,偶尔停下匆忙脚步,倾听内心声音,让灵魂在宁静中得以休憩、成长,去探寻生活最纯粹、最美好的模样。(贺安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