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!

赵航:《清明帖》里的时光褶皱

作者:赵航 2025-04-18 17:45 来源:煤矿安全网 赵航 时光 褶皱

  清明前夕,我偶然翻到一册《清明帖》。纸页间零落着几枚干枯的槐花,扉页上“岁岁平安”四字墨迹斑驳,洇染处恰似经年未干的泪痕。那些零散的记载如春蚕吐丝,将记忆抽成绵延的线,原以为早已消散的旧日光阴,竟在字里行间悄然复活。

  书中提及江南望族代代相传的“清明簿”,详细记录着祖茔方位、碑文样式乃至周遭草木。这让我想起幼时随祖父扫墓的场景:他总以竹杖轻叩墓碑,石面震颤如心跳,仿佛沉睡的亲人正在苏醒。那时不解,为何冷硬的青石能承托三代人的体温。直到去年整理祖宅,在父亲珍藏的“家谱手札”里,发现泛黄的纸页上画着错落的坟茔,像一幅没有经纬的地图,标记着家族根系在岁月里蜿蜒生长的方向。

 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关于“风筝寄魂”的旧俗。往昔踏青时放飞纸鸢,不仅是春日的嬉戏,更是郑重其事的仪式:长辈们在鸢尾系上写满亡者姓名的素绢,待风筝升至云霄,便剪断线绳任其飘向天际。魂魄随纸鸢远去,思念却永远停驻在指尖的温度里。去年清明在郊外遇见无人机悬停空中,LED屏闪烁亲人照片,科技让思念有了具象的形态,却再难触摸到那根连接天地的丝线——恰如快递能送达鲜花,却永远丢失了指尖残留的晨露。

  清明从来不是凝固的碑文,而是流动的河。书中记载有位老人固执地沿用古法制作“清明果”,将青艾揉进糯米,蒸笼升腾的白雾里裹着整个春天的呼吸。如今他的子女将改良版糕点装进铝箔包装,整齐排列的思念成了流水线上的标准件。这让我想起母亲总在清明前夜蒸青团,雾气氤氲的厨房里,她絮絮说着外婆的手艺。那些零碎的话语混着艾草香,在老屋梁柱间游走,成了比食谱更鲜活的传承。

  合上书册时,窗外雨丝正斜斜织成暮春的帘。清明恰似一位绣娘,以春风为针,将散落四方的记忆穿缀成连绵的锦缎。被二维码扫过的墓碑、电子香烛点亮的祠堂,或许正是新世代在时光褶皱里绣下的新纹样。当我们指尖划过发烫的屏幕,是否能触摸到跨越时空的温度?就像此刻我摩挲书页间那片干槐花,忽然懂得:有些东西从未改变,只是换了新的容器,在春风里继续生长——就像思念,永远有新的枝头可以停驻。(赵航)

煤矿安全网(http://www.mkaq.org)

备案号:苏ICP备12034812号-2

公安备案号:32031102000832

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

Baidu
map